在播种小麦之前,要使用药剂拌种,期间可用2.5%咯菌腈悬浮剂100-200ml/100kg种子,或者0.8%腈·戊悬浮种衣剂药种比为1:40-50,或者种子重量0.03%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或者5%戊唑醇悬浮拌种剂每200斤种子拌种70-80g。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如郑引1号、扬麦1号、鄂麦6号等;2、施肥。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不要偏施氮肥;3、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4、药剂防治。①播种前药剂拌种;②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施药后10天左右再防一次;5、生物防治。提倡施用B力粉拌种,防效可达60%以上,促进小麦种子发芽,增产13.7%。
当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应立即施药防治,可亩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或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150~200克,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30亳升,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5~60克,以上药剂量任选一种,经二次稀释,对水30~40千克,在上午有露水时,对准麦株基部喷雾防治,重发田块施药7~10天后再防治一次。建议在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同时,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提高小麦的抗性。
小麦纹枯病菌主要为禾谷丝核菌,立枯丝核菌也可侵染小麦引起纹枯病,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发病适温20℃左右。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光照不足的年份发病重,反之则轻。播种过早、秋苗期病菌侵染机会多、病害越冬基数高,返青后病势扩展快,发病重。适当晚播则发病轻。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发病重。高砂土地重于黏土地、黏土地重于盐碱地。
小麦纹枯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播种时要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不可将单一抗原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播种前可用咯菌腈悬浮剂、戊唑醇悬浮拌种剂、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拌种,生长过程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提高小麦抗病能力,进入拔节期后可适量使用苯甲·丙环唑乳油。
小麦纹枯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播种时要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不可将单一抗原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播种前可用咯菌腈悬浮剂、戊唑醇悬浮拌种剂、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拌种,生长过程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提高小麦抗病能力,进入拔节期后可适量使用苯甲·丙环唑乳油。
小麦纹枯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播种时要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不可将单一抗原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播种前可用咯菌腈悬浮剂、戊唑醇悬浮拌种剂、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拌种,生长过程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提高小麦抗病能力,进入拔节期后可适量使用苯甲·丙环唑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