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温暖湿润是灰霉病流行为害的主要条件。灰霉病菌发育适温为20~23℃,相对湿度要求95%以上。早春棚室的生态条件恰好温暖湿润,很容易引起发病。连阴天、寒流天、浇水后湿度增大易发病。2.栽培:植株徒长、棚室透光差、光照不足易发病。管理不当、粗放耕作、过于密植、氮肥不足或过量、领秧绑架过晚、灌水后放风排湿不及时、阴雨天灌水、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病果及病叶不及时清理等易发病。
茄灰霉病发生条件:当棚室内的温度在20度左右,湿度高于80%以上,在这种低温高湿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发生番茄的灰霉病。如果是在温度15~25度,湿度超过85%以上,番茄的灰霉病害就能够流行爆发,持续发生。
该病一般在12月至翌年5月发生,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低温高湿持续时间长的条件下容易发病。在1天中温度15~25℃,相对湿度超过85%持续8小时,番茄灰霉病能持续发生,温湿度对番茄灰霉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影响与其对发病的影响趋势一致。番茄灰霉病大发生的关键因子,一是低温持续时间过长,低温是日光温室番茄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因子。二是持续高湿是温室番茄灰霉病大发生的关键。
其发病适温20-25℃,最高32℃。最低4℃,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早春低温阴雨、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易出现发病高峰,特别是浇水后遇低温更易加重病害流行。花期是侵染高峰期,番茄灰霉病菌多从开败的花瓣中侵入,引起发病,继而再侵入果蒂,引引起果实腐烂。尤其是在第1、2穗果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是烂果高峰期。防治不及时也是造成病害损失的原因之一。
番茄灰霉病的病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在寡照条件下,空气湿度90%以上时,4~31℃可发病,但发育适温为20~23℃,最高32℃,最低4℃,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病菌对番茄的侵染时期为开花坐果期,而且病原孢子在病原体内潜伏时间较长,如果番茄已经出现腐烂,也就是说灰霉病的侵染孢子已经从花柱或者花瓣侵入了果实内部,势必会造成腐烂,这时再用药已经为时已晚。保护设施内环境潮湿,不通风,约20~24℃的温度,有利于此病发生和流行。
番茄灰霉病的病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在寡照条件下,空气湿度90%以上,4~31℃可发病,但发育适温为20~23℃,最高℃,最低4℃,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
1、环境:低温高湿环境是灰霉病流行为害的主要条件。灰霉病菌发育适温为20~23℃,相对湿度要求90%以上。在连续阴雨雪天较多,或在阴天浇水,灰霉病出现发病高峰。2.栽培:植株徒长、棚室透光差、光照不足易发病。管理不当、粗放耕作、过于密植、氮肥不足或过量、领秧绑架过晚、灌水后放风排湿不及时、阴雨天灌水、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病果及病叶不及时清理等易发病。
灰霉病是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借助气流、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或病残组织自然散落传播。低温、高湿是番茄灰霉病发病的必要条件,低温、高湿,阴、雨、雪天多,植株生长衰弱密度过大,浇水后遇阴雨天,病果随意乱扔,保护地通风不及时,利于灰霉病发生发展。始花期至坐果期为染病高峰期,这一时期浇水后遇阴天很容易造成灰霉病扩展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