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褐斑病又称葡萄斑点病、褐点病、叶斑病和角斑病等,是由葡萄假尾孢菌和葡萄座束梗尾孢引起、发生在葡萄上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植株中下部叶片。葡萄褐斑病分布于中国各葡萄产区。多雨年份和管理粗放的果园易发生,特别是葡萄采收后忽视防治易引起病害大量发生,造成病叶早落,削弱树势,影响产量。葡萄褐斑病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因地制宜采用抗病品种。秋后彻底清扫果园,烧毁或深埋落叶,减少越冬病源。葡萄生长期注意排水,适当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力,生长中后期摘除下部黄叶、病叶,以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褐斑病的病原是葡萄座囊梗尾孢和假尾孢,是真菌。在植株枝蔓表面或病叶上附着有病菌的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并赖以过冬。翌年立夏后,病菌的分生孢子借助雨水侵染周围叶片,空气湿度大的情况,可从叶片气孔侵入。侵染过程由根部通过反复侵染蔓延至上部。通风不良、低洼积水、树势衰弱的园区发病尤甚。